5.30.2010

日不落的旋轉國

工作疲倦的時候,就會了解到自己是在個巨大的漩渦裡,不停被捲進去,怎麼奮力掙扎都太渺小了,最終是會被吸進去的。不停投入的心神都會被深邃的水渦吃掉,一點點痕跡也不會留下。

所謂工作的意義是不容質疑的,當然用功傷神之後一定是對誰有幫助的,可能是一間醫院一個診所一個病人一株盆栽或一個垃圾桶,一定有誰在這一圈圈迴轉之間得到正面的能量。一定得這樣相信,質能守恆,一定,從這裡燒掉的就會從那裡得到。

世界的景緻是這樣的,太陽昇起,人們魚貫就位,開始旋轉,四小時後,停止一小時,之後繼續旋轉,直到頭昏也眼花了,換成地球另一半的人開始旋轉。這裡旋轉那裡旋轉,日不落的旋轉國。因為所有人都在旋轉,彼此看來都像以正常的調子前進。

除非有人不合群地跳起舞來。

5.22.2010

夢 之四

她的容顏很悲傷,繁花間垂首佇立卻一如平時優雅,甚至嘴角還帶著微彎的弧度。

她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只剩下不停湧現的思念,她的凝視是因為思念,她的停滯是因為思念,她的沈默是因為思念,她嘴角的微笑也是因為思念。失去卻怎麼是種模糊不清的概念,只是一些傳遞不到的念頭,就堆積成了越來越深的疼痛。

我好想給她一個擁抱。

5.14.2010

《乘著光影去旅行》

看到《乘著光影去旅行》的預告,好想看啊!

尤其是〈火車篇〉裡不斷流逝而過的窗與窗,串著那些熟悉的電影,光影勾動著回憶,想回家的念頭一發不可收拾。

第一次看《戀戀風塵》是高中的國文課,讀〈項脊軒誌〉的時候,國文老師講那些對生活細節近乎絮叨的描述,和侯孝賢〈戀戀風塵〉的很能互相呼應,於是帶著我們一群書呆子看電影,一邊看,老師一邊小聲地說,要仔細看這個鏡頭,看那個細節,最後那幕山光映著雲影,老師時間比較從容了,要我們仔細看雲影流動,天地開闊,時間就這樣流逝。導演是用那無聲的畫面說,經歷了這麼多,日子還是就在天地間這樣會過下去。

現在想想,當然除了導演之外,擁有補捉光影魔法的是攝影師。預告裡剪接了很多長年來片子裡火車的行影,〈珈琲時光〉裡,三四條電車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在小小的攝影框裡交錯而過,應該是最經典的一幕。記憶裡最喜歡的其實是〈千禧曼波〉的尾聲,畫面切換後,沒有字幕沒有對話,只有窗外不停消逝的風景,電線桿,綠樹和雲影,可是就很明確知道,畫面已經到日本了。為什麼能清楚知道呢?也只就是電線桿,天空雲影和綠葉而已。

預告真是動人(除了藍祖蔚那段不知所以的感嘆),什麼時候才會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


5.09.2010

《寫真的話》

在地鐵上看荒木經惟《寫真的話》,翻到書頁裡有性器裸女綁縛照片時總是有點尷尬,盡量最小地攤開書頁,最快地讀過去。

書寫的內容大約從頭到尾是這樣的:我真是個天才啊,你們看這張照片是不是很美啊,嗯,這張也是傑作,不過世人還看不太出來,女人真的很美喔,我的人生就是由這些很了不起的女性支撐起來的,最關心的事啊,嗯,當然是想週末晚上要開房間很擠很麻煩,還得盡早訂好才行,為什麼想這樣拍,因為模特兒皮膚很好啊,看這張照片,是名作喔,哈哈哈,因為我是攝影的天才啊。

書腰上不知那個編輯寫了「荒木經帷以自己的語言…傳授具體攝影技巧…這是攝影家的超A級教科書!」根本是胡說八道,文不符實心虛了所以句尾還要加驚嘆號讚嘆一番。真正忠實的是書腰上引內文的一段話「只有真實之物才能夠創造同樣的真實之物。所以首要之務,就是撫臀、吶喊,以剝除虛假的外殼。」

垃圾話很多的一個人,不過對於他的首要之務倒是不遺餘力地進行。他說「我啊,沒有主義,只有性義」。對學潮及政治冷漠,覺得「用攝影表現自我」、「改變這個世界」是丟人的想法,攝影只要做到拍攝和自己相關事物就好了。讓我想起同樣對學潮冷漠的村上春樹,村上比荒木年輕九歲,一九四九年生,兩人各自在學生時期和初入社會時經歷六七零年代日本學潮一切都非常政治性的時代,同樣選擇了關注自己所關注而迴避了政治狂潮。

現在看起來,與其花時間參加運動,還是用那時間去看電影聽音樂好,對於乳房性器的關注自然比早已湮沒在更多言論下的某某主義更有真實意義,但在瘋狂的社會氣息裡,能拒絕「正確」「正義」的誘惑,持續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不停做各種嘗試,大概正說明了所謂才能的真義。

「我覺得攝影手法…是一種本能──會去嘗試,只是因為有趣──我認為這才是紀實攝影的真諦。」沒有主義的荒木如此說。

5.08.2010

最小的秩序

在 Richard Dawkins的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 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 裡看到一個有點年代但仍非常優美的例子。英國冬天會出現群飛的椋鳥,遠看椋鳥群飛宛若天上的舞者變幻形體,不只飛行有序,鳥群邊緣的界定更是清清楚楚,成千上萬的鳥一同飛行,一樣的密度,到邊緣突然中止,更不會方向衝突互相撞擊。飛行變化幾乎讓人覺得是有意識地操作,以展現美麗為目的。然而驅動這優美飛行的,並不是一隻領導鳥或是椋鳥基因刻著一套舞譜,而是個體依據求生利益發展出的個體規則:和其它鳥的距離要多少、什麼速率、什麼角度才是最有效率的飛行。是依據這些個體的基本法則,而非一套由上而下的龐大指揮系統造就椋鳥群飛的美麗。

程式設計師Craig Reynolds在 1986 年依據椋鳥個體行為法則寫程式,複製這些擁有相同法則的個體,果然模擬出椋鳥群飛的姿態。25 年前的模擬,依然非常優美而有力量。

如果說我有信仰,那我相信的應該是這些最小的秩序。和人類經驗非常不同的認知,沒有藍圖,沒有舞譜,個體憑簡單的幾個法則就能建立完美的行為。蓋一棟建築能沒有建築師,沒有藍圖,全憑各個工人各憑本事就蓋好嗎?暫時看起來不行,行的話我也要失業了。但是螞蟻可以。

人類喜歡說人的生成是完美的,因此必然有萬能造物主才能捏塑出這麼完美的造成。這好似對某種力量謙卑的態度其實正明白顯示人類的自大,如果生命的生成是以複製及傳遞基因這簡單的法則為目的,那人類大概就是最沒有效率的複製載體,一點也不值得禮讚。但回到原來的論點,正是因為完美,所以不可能是從上而下的指揮。如同我每一個建築案,無論投入多少人力精神,有多少經驗人士參舉其中,沒有一個案子完美,大錯小錯不斷,掌設計權的建築師與其說是在畫藍圖還不如說是從有藍圖那天起就在修補藍圖。

由上而下的確是快速而有成效的,但是以一人之力統籌所有,最終會到達能力的極限而無法繼續發展。赫魯雪夫曾對美國超市架上齊全的貨品驚嘆,詢問是誰規畫供給的,答案是市場的供需。由群體相互磨合而發展出的簡單個體法則最終會比一個頭腦的支配有效率。更近代的神話當然是Google 和 Yahoo 之爭,相信頭腦,還是相信個體法則和大數的相乘。

如果說真有力量,那我會相信建立這些最小單元秩序就是力量的展現,在大數的折衝後仍是美而平衡的。

會不會有一天建築也會整理出最小的秩序,不是每次都從一團混亂始,一團混亂終。

5.02.2010

春天瑣事

玩回來以後,被虐待十天沒澆水的盆栽都失去生機,查看怎麼養這些花草,才發現觀景葉類植物每年春天都得大修剪,把老的乾的葉子剪掉新生嫩芽才會長得好。剪頭髮一樣幫狼尾草修剪,剪完看起來好呆,過了兩個星期終於又有些綠意了。

今年雨下了又下,以為冬天過去了又會氣溫陡降下幾天雨給你看。北方的山上還在下雪,也許會有五月雪。

和很久不見的朋友見面,認識一些新的人,和一些認識很久但從來都不熟的人變成朋友。

讀書,打瞌睡。

讀書,上網閒聊。

讀書,翻找零食。

讀書,打開電視轉台。

時光揮霍的流逝在春天都是比較可以被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