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2

紐約浮線 ── The High Line

宮崎駿在《神隱少女》裡最喜歡的,是列車在淺淺波光裡巡行的那一幕。童話故事的都會版,出現在紐約那被建築俯視,花草地景掩映間的鐵道。

「浮線」(The High Line) 這座穿梭在建築物間,緜延十幾個街廓,仍然繼續成長的高架公園,無疑是紐約這大都會浪漫發想與高度實踐力總合的精采創作。

高架鐵道原來是為避免平面道路交通混亂而造,縱貫紐約西區,從Spring St. 往北一直到三十四街,跨越二十多個街廓。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八0年間,高架鐵道是工業區裡運輸的命脈,行駛在樓和樓之間,甚至直接穿越建築物。

但隨著都市的現代化,交通方式的改變,卡車普及,地區使用型態轉變,鐵道終於在一九八0年完全廢棄,仍然矗立街頭不過已經成了歷史,每一天都面臨即將被拆除的可能。

4.26.2012

要去紐約

「唉,紐約啊紐約。」飛機著陸的時候我忍不住在心裡嘆了這麼一口氣。

毀滅又生,還要比之前更高。驕傲的城。

我的同業總是趁著年輕的時候,還不怕窮苦的時候,擠到這裡,學設計的怎麼能不來,要在大師手下工作,要在碰撞的文化裡找到火花。機運之城。

4.19.2012

現在

悲傷的時候躺在床上就隨時間慢慢流過,不去克制地大吃大喝,懶散任家務荒廢。然後任意地對朋友訴苦撒嬌。

那些溫暖開朗的話語像一片溫暖柔和的光芒,在無限的黑暗裡,黯沈的心被輕輕包圍著,才得以不再向下墜落。

一次又一次都是依賴一樣的溫柔,才能從反覆無止盡的懷疑,反覆的好好壞壞裡抽身,一層一層寫上答案封存。

還好能任性地借來光芒,真是最大的運氣。

又開始開心地看看書了,荒廢的家務得加倍努力刷洗,至於精實的健身減重運動,還是等從紐約大吃大喝回來以後好了。

4.08.2012

星期五晚上的藝語呢喃,街頭狂歡 ── Oakland Art Murmur

每月第一個週五的晚上,奧克蘭城中角落,白日裡的修車廠區,會化身為一夜的開放藝廊,伴隨賣食物的小卡攤販,街頭音樂藝術,打在大樓牆上露天電影,和攢動的人頭。這是一月一次的藝術市集,街頭狂歡,城市裡迷幻的夜晚。

沿著電報街Telegraph走,垂直交相的小巷從十幾街一直到二十六街,密布展場,有的是常置藝廊,有的藝術工作室,有的就這麼一夜風華變身,從工廠變藝廊。我們搭上市區免費公車綠線Green Shuttle,從二十六街慢慢往回晃。藝術家大多是奧克蘭本地人,創作的主題也常在生活周邊。仍然是進行式的佔領運動,反資本主義的抗議,都在鏡頭下,相紙上,標上了價錢。

當然驚訝於車廠的潔淨程度,把機具收起,車排排停在一邊,竟就成了寬敞眺高的極佳展示空間。那些整修中的古董車雖然停在一邊,本身就是吸引人的物品,看車的人和看藝廊展覽的人一樣多。小卡攤販賣的食物八點左右就銷售一空,還好早一點已經排到了炸雞三明治和南方鹹酥薯條,就著路燈和卡車舞台上的音樂表演吃過了。小巴改裝的流動藝廊旁人潮洶湧,噴火的裝置藝術在街頭一把火燒起,嘉年華會般人心騷動。

4.01.2012

誰的明天會更好

文林苑都更的評論,果然還是舒楣這篇寫得最好。尤其舒楣總是能在這些讓人悲憤交集熱血充腦的事情之後,還能認真深入地娓娓闡述所見所思,遠非我所能及。

當我看到郝龍斌義正辭嚴地說不能為了5%的人,犧牲了 95% 人的利益時,我只想臭罵這個腦無半點墨的草包,選舉選到除了西瓜偎大邊以外,什麼都沒學到,更基本最必須被保障的人民居住遷徙自由都沒有,有什麼誰的利益可以談。台灣的香港化也不是什麼杞人憂天的危言聳聽,早就不知不覺地滲透進日常生活,一樣一樣地發現,然後可以如何應對?

至於那些關於祖厝種種的賺人熱淚劇情,或是關於王家是不是曾經利益薰心獅子大開口,有什麼重要的嗎?重要的是,他的財產,未經他的同意,就被搶奪了。隔壁,甚至是未來95%的居民對你指指點點,你就趁早同意把自己家交出去好,否則就是危害社會發展的腐蟲。那麼,隔壁十三億人投票要你這塊小島,不如也趁早把自己送了出去吧,省得為了十三億人的利益,還得派怪手把你拆平,浪費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