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2010

最小的秩序

在 Richard Dawkins的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 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 裡看到一個有點年代但仍非常優美的例子。英國冬天會出現群飛的椋鳥,遠看椋鳥群飛宛若天上的舞者變幻形體,不只飛行有序,鳥群邊緣的界定更是清清楚楚,成千上萬的鳥一同飛行,一樣的密度,到邊緣突然中止,更不會方向衝突互相撞擊。飛行變化幾乎讓人覺得是有意識地操作,以展現美麗為目的。然而驅動這優美飛行的,並不是一隻領導鳥或是椋鳥基因刻著一套舞譜,而是個體依據求生利益發展出的個體規則:和其它鳥的距離要多少、什麼速率、什麼角度才是最有效率的飛行。是依據這些個體的基本法則,而非一套由上而下的龐大指揮系統造就椋鳥群飛的美麗。

程式設計師Craig Reynolds在 1986 年依據椋鳥個體行為法則寫程式,複製這些擁有相同法則的個體,果然模擬出椋鳥群飛的姿態。25 年前的模擬,依然非常優美而有力量。

如果說我有信仰,那我相信的應該是這些最小的秩序。和人類經驗非常不同的認知,沒有藍圖,沒有舞譜,個體憑簡單的幾個法則就能建立完美的行為。蓋一棟建築能沒有建築師,沒有藍圖,全憑各個工人各憑本事就蓋好嗎?暫時看起來不行,行的話我也要失業了。但是螞蟻可以。

人類喜歡說人的生成是完美的,因此必然有萬能造物主才能捏塑出這麼完美的造成。這好似對某種力量謙卑的態度其實正明白顯示人類的自大,如果生命的生成是以複製及傳遞基因這簡單的法則為目的,那人類大概就是最沒有效率的複製載體,一點也不值得禮讚。但回到原來的論點,正是因為完美,所以不可能是從上而下的指揮。如同我每一個建築案,無論投入多少人力精神,有多少經驗人士參舉其中,沒有一個案子完美,大錯小錯不斷,掌設計權的建築師與其說是在畫藍圖還不如說是從有藍圖那天起就在修補藍圖。

由上而下的確是快速而有成效的,但是以一人之力統籌所有,最終會到達能力的極限而無法繼續發展。赫魯雪夫曾對美國超市架上齊全的貨品驚嘆,詢問是誰規畫供給的,答案是市場的供需。由群體相互磨合而發展出的簡單個體法則最終會比一個頭腦的支配有效率。更近代的神話當然是Google 和 Yahoo 之爭,相信頭腦,還是相信個體法則和大數的相乘。

如果說真有力量,那我會相信建立這些最小單元秩序就是力量的展現,在大數的折衝後仍是美而平衡的。

會不會有一天建築也會整理出最小的秩序,不是每次都從一團混亂始,一團混亂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