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1

床前明月光

「靜夜思」,詩人走進房間,看見月光經過敞開的窗映在床前,月光皎潔似雪,這時詩人不由得抬頭由窗望向明月,低頭又思念起了故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是從小對靜夜思的構圖,場景是在房間,想像中,是臥房,寢室。會這樣設定場景,當然是因為第一句的「床前」,腦海中的床,是那種靠牆而立,有頂有格欄,也許還會垂布幔紋帳下來,電視上古裝劇的那種木架床。

直到最近看馬未都說中國傢俱,才發現原來一直都構錯圖了。「床」可以是臥榻,在唐朝的話也可能指的是「胡床」。而「胡床」其實是一種折凳,游牧民族放在馬背上,休息時拿下來打開可以坐,是一種無背的小椅,也叫做「馬札」,取札在馬背上的意思。馬未都還用李白的另一首詩〈寄上吳王三首〉「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為例,從詩意可以看得出來胡床是一種可以折平掛在牆上的物品。

我拿了在手邊很久但很少翻看的《中國建築史》查看古代住宅建築,漢唐時候資料很少,但的確住宅房間窗不大,也未必能開,就算能從房內看到月光,多半會被窗櫺擋掉大半,大概很難看到「一片月光」。

如果李白的「床」指的是胡床,那麼他就有可能是坐在室外庭院裡。整個構圖都變了:詩人坐在庭院裡,月光打在馬札前,一片銀亮如雪,令詩人思念起了故鄉。

我想像中的雕闌玉砌木架床,其實是到明代以後才有的,叫架子床。歷史上彷彿晦暗的明代,其實是個工藝技術突發,庶民生活水準大幅上昇的時代,我所胡亂理解的中式傢俱也大都是在明代定型。有木闌帷帳的床會在《紅樓夢》裡面出現,但不會在唐詩裡,一直以來原來都錯以現代的腦袋想像千年以前的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