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2012

星期五晚上的藝語呢喃,街頭狂歡 ── Oakland Art Murmur

每月第一個週五的晚上,奧克蘭城中角落,白日裡的修車廠區,會化身為一夜的開放藝廊,伴隨賣食物的小卡攤販,街頭音樂藝術,打在大樓牆上露天電影,和攢動的人頭。這是一月一次的藝術市集,街頭狂歡,城市裡迷幻的夜晚。

沿著電報街Telegraph走,垂直交相的小巷從十幾街一直到二十六街,密布展場,有的是常置藝廊,有的藝術工作室,有的就這麼一夜風華變身,從工廠變藝廊。我們搭上市區免費公車綠線Green Shuttle,從二十六街慢慢往回晃。藝術家大多是奧克蘭本地人,創作的主題也常在生活周邊。仍然是進行式的佔領運動,反資本主義的抗議,都在鏡頭下,相紙上,標上了價錢。

當然驚訝於車廠的潔淨程度,把機具收起,車排排停在一邊,竟就成了寬敞眺高的極佳展示空間。那些整修中的古董車雖然停在一邊,本身就是吸引人的物品,看車的人和看藝廊展覽的人一樣多。小卡攤販賣的食物八點左右就銷售一空,還好早一點已經排到了炸雞三明治和南方鹹酥薯條,就著路燈和卡車舞台上的音樂表演吃過了。小巴改裝的流動藝廊旁人潮洶湧,噴火的裝置藝術在街頭一把火燒起,嘉年華會般人心騷動。

藝術品好壞良莠不齊,但反正不是去美術館,難得有機會在藝廊裡這麼自在地晃而不被經理人干擾,挑喜歡的看,沒興趣的跳過就好。也看那些房子,改裝成常置藝廊的從前也都是工廠倉庫,老房子有的有迷人的木頭地板,有的有大面開向街面的窗,天窗映著向晚的天光。當然有的幾經改造,也有了迷宮似的格局,不寬敞,不明亮,都還得為房子慶幸終究是找到還不錯的用途。

我們看到一系列喜歡的攝影作品,是Varese Layzer在父母過世以後,拍攝他們長年租賃公寓的照片。那地方一點也不漂亮,褪色的床單,陳舊並不精緻的櫥櫃,看起來不明亮的花玻璃窗。但有一種William Eggleston拍密西西比的生活感,或者說,生活感的逝去。

為什麼比較好的攝影作品,或是藝術作品,取材幾乎都不是美好漂亮的東西呢?反過來說美好漂亮的東西,似乎離藝術的永恆是很遙遠的。

奧克蘭是個幅員廣大,組成複雜,問題很多的城市。城市的港口曾是美國西岸第一大港,第一座開始運載貨櫃的港口,港口大型的貨櫃起重機仍是城市的地標。靠海也靠山的城市,山上是樹木參天的老社區,現在的高級住宅區。這城市也有全國最差的治安,幫派聚結的街區只要穿錯顏色衣服,就難以全身而出。市中心旁就是中國城,往不同方向去有韓國人聚居的街區,越南人街區,黑人,拉丁裔,和白人。各有各自的地盤,互相之間可以相安無事,也會聽到犯界的種種事情。

隨著港口的逐漸沒落,從來就比較是中下階層居住的城市,有層出的問題。城市人口老化,市中心空洞化,固然仍有零星不錯的街區,但城市形象很低落。歷任市長各有各的看法和作法,九零年代末期在現任加州州長,當時的市長Jerry Brown任內,開始大規模的水岸整理,傑克倫敦廣場區域從輕工業區逐漸轉型成水岸觀光的住商混合區域。曾經風光過的水岸廣場到了.com 泡沫化以後也跟著沒落。

繼任市長Ron Dellums 相信要找回年輕人口回到市中心就必須提供新住宅,任內大量鼓勵批準市區住宅開發案,那正是房價狂飆的年代,相較合理的房價的確吸引不少年輕人住進城市裡,但瞬間,房市也泡沬化了,市區出現大量的空屋,房價直落谷底。蓄勢待發正重整要再出發的水岸廣場,有了幾棟嶄新的大型建築,落成三年了仍然空置。

市政預算減少,警力面臨裁減,「佔領」運動幾次鬧到不可收拾,這城市的問題一點都沒有減少。但同時間,蓄積的能量似乎也慢慢展現,重整過的市中心,老戲院重新開放,成了復古時尚新地標,重品質的餐廳從那裡開始慢慢向外蔓延。這週五夜裡的狂歡,也是城市在居民間文化衝突激盪下帶來的能量,逐漸生根綻放。綻放在異想不到,並沒有政府介入整頓的街區。

那些操之過急過大過量的建設,到底功成是非,還看不到結論。但城市這課題,絕不是提供了嶄新的樓房就是答案。除了政府學者,住民對於居住,可有想像?


*奧克蘭星期五晚上的藝語呢喃,Oakland Art Murmur 資訊在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