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1

拼圖筆記 之二

公共電視台節目NOVA正在介紹位在巴黎的歌德教堂Amiens結構問題。隨著節目進行,「拱頂,肋筋,飛扶壁」這三個詞突然就從腦裡冒了出來,就像「義德法美日奧義英」一樣,幾乎是無意識的就念了出來。

「拱頂,肋筋,飛扶壁」是歌德式建築的三大建築元素,拱頂指的是尖拱,不同於羅馬式的圓拱,尖拱是由兩個不連續的弧相交而成,力學上並不完整,不是圓拱那樣穩定的結構,因此又有了飛扶壁的發明。飛扶壁於尖拱的底部從側面向拱心提供壓力,使拱的兩道弧線能頂在一起,達到結構的穩定。

Amiens大教堂的問題在於,最原始的飛扶壁設計錯誤,並沒有從拱底施壓,而是落在拱的中間高度,因此華麗的飛扶壁對結構完全沒有補強的作用。教堂還蓋到一半應該就發現了這個錯誤,所以在原飛扶壁的下方還有第二層的飛扶壁頂在正確的位置,拯救了隨時會開裂散開的尖拱。第二個結構的錯誤是教堂的側廊是第二層比主廳矮的尖拱,但從外部可以加飛扶壁支撐一半的拱,從內部卻不可能在大廳內蓋滿結構支撐,於是側廊的尖拱只有一邊受壓力,主廳那一面只能靠石材的磨擦力提供往拱頂的力,雖然教堂建造時有以鐵件做補強,先天上結構的缺失還是難以挽回,因此八百年後的現在,牆壁出現裂痕,柱子也開始變形。

肋筋是拱頂交會的弧線,作用像是弧形的樑,把屋頂的重量由肋筋帶到垂直的柱,因此外牆並不受力,開啟了牆面大面開窗的可能性,建築整個輕盈了起來,歌德式教堂裡的彩繪玻璃也因此而生。在牆還是承重牆的年代,越大的建築就得有越厚重的牆支撐,羅馬萬神殿的牆面就是承重牆,即使屋頂天花以藻井挖空的方式減重,外牆基部還是有六公尺厚。

中世紀的力學知識有限,羅馬的水泥也早就失傳,在教堂互相競高的過程中,其實就是試誤的過程,其中歪斜的,倒塌的所在多有,不然就是像Amiens這樣一邊蓋一邊修修補補勉強蓋好,幾世紀以後,先天結構的缺陷仍難以被補強的建築材料吸收,問題逐漸浮現。(競高真是人類的奇怪心理,千年來都沒有改變的。)

羅馬是文藝復興重鎮,相對歌德式建築不多,在米蘭則可以看到比較多仿羅馬和歌德式建築,米蘭大教堂就是典型的歌德教堂,耗時將近六百年完工。這次去也可以前後左右看看米蘭教堂有沒有那些結構上的失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